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,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。作风建设只有进行时、没有完成时。纪检监察机关要持续深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、纠治“四风”,以钉钉子精神常抓不懈、久久为功,不断巩固发展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。
坚持从政治上看、从政治上抓。党风问题关系执政党的生死存亡。在新时代新征程上,纪检监察机关必须站在党始终赢得人民拥护、巩固长期执政地位的政治高度,深刻认识作风问题的政治本质和政治危害,进一步增强持续深化作风建设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。保持政治定力,全面贯彻党中央关于作风建设的部署要求,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,始终保持清醒和坚定,克服松劲歇脚、疲劳厌战情绪,准确把握作风问题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,以反复抓、抓反复的韧劲纠“四风”树新风。强化政治监督,紧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中打折扣、做选择、搞变通等作风问题,加强监督检查,保障政令畅通、令行禁止。时刻高度警惕“四风”和“七个有之”勾连问题,坚决消除政治隐患。压实政治责任,推动把作风建设情况纳入各级党委(党组)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和相关部门年度考评指标体系,促进一级抓一级、层层抓落实。坚持“一案双查”,用好问责利器,对作风建设松懈、“四风”问题多发频发的地方和部门单位,不仅严肃处理当事人,也严肃追究主体责任、领导责任,督促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严于律己、严负其责、严管所辖。
坚持严字当头、一严到底。打赢作风建设攻坚战、持久战,必须坚持严的基调不动摇,将严的要求贯穿全过程各方面,持之以恒、坚持不懈将作风建设引向深入。保持高压震慑,以零容忍态度执纪问责,对作风问题发现一起、查处一起,释放越来越严、一严到底的强烈信号。突出问题导向,加强日常分析研判,防止老问题反弹回潮、死灰复燃,对改头换面、隐蔽隐性问题保持警惕,深挖细查、靶向纠治,找准“四风”问题新变异新动向,坚决杜绝快递送礼、电子红包、在隐蔽场所吃喝、变着法子“吃空函”等新问题萌发、小问题坐大。坚持风腐同查,健全风腐同查工作机制,严肃查处隐藏在人情往来背后的腐败,斩断由风及腐的链条,深挖细查腐败案件中可能存在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作风问题。
坚持聚焦重点、注重提高实效。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、反复性,必须把握作风建设的地区性、行业性、阶段性特点,抓住普遍发生、反复出现的问题扭住不放,守好节点、把好关口、管住重点,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,一个领域一个领域突破,推动作风建设持续走深走实。聚焦重点任务,把纠治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摆在更加突出位置,围绕党的二十大确定的各项战略部署,坚决整治不作为乱作为,以及急功近利、脱离实际搞形象工程、政绩工程等问题,注意解决“表现在基层、根子在上面”的现象。紧盯享乐主义、奢靡之风,严查违规收受礼品礼金、公车私用、违规发放津贴福利等顽瘴痼疾。聚焦重点领域,围绕教育医疗、养老社保、安全生产、食品药品安全等民生领域,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。聚焦“关键少数”,紧紧抓住一把手和领导班子成员,完善领导干部廉政档案,注重前移防线、抓早抓小,督促严于律己、以上率下,带头破除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。
坚持纠树并举、标本兼治。作风问题根本上是党性问题,改进作风要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,让惩治震慑、制度约束、提高觉悟一体发力。要正确把握纠“四风”与树新风的辩证统一关系,既保持“纠”的韧劲和狠劲,通过严明纪律稳固作风建设“后墙”,又提高“树”的针对性实效性,从思想上固本培元,推动化风成俗、形成习惯,不断巩固深化作风建设成果。紧盯重要节点、重点领域,拓宽群众监督渠道,加强与财政、审计、统计等监督部门的联动联查,加大对手段隐形变异、翻新升级等新特征的分析研究,及时发现和解决苗头性问题。运用“全周期管理”理念,做实以案促改、以案促治,制发纪检监察建议,拍摄警示教育片,完善“惩、治、防”工作链条,推动作风建设成果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。严格落实“三个区分开来”,精准运用“四种形态”,开展好谈心谈话,健全容错纠错、澄清正名、关爱回访工作机制,严查诬告陷害行为,解决干部后顾之忧,持续营造干事创业环境。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,深度挖掘本地红色文化、传统文化中廉洁元素,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,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记“三个务必”,让人民群众时时感受到良好党风政风就在身边、社会新风正气就在身边。
(刘军 作者系山东省日照市委常委,市纪委书记、监委主任,本文刊登于《中国纪检监察报》2023年3月23日理论周刊第6版)
(来源: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)